姊妹花雞排

07:30 ~ 19:30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小小福第二小吃部

(02) 2367-3925

禮拜六日公休

台大舟山路上鹿鳴廣場對面的小小福

小小福第二小吃部就是台大學生幾乎都聽過的姊妹花雞排

undefined

7/19號當天半夜1點多在PTT的NTU板就有消息說姊妹花雞排將要歇業了

Facebook頁面在7/19下午也公告了將在7月底歇業的消息所以讓許多人都回來找這個味道

7/19號12:45分時小小福的人潮是個人十年來見過最多的一次

也不泛見到許多穿白襯衫打領帶的上班族回來找記憶的味道

不過前進的人潮還是很緩慢畢竟炸雞排本來就需要時間

同時也看到這幾年來菜單越來越多樣化已經跟記憶中的內容不一樣了

排了45分鐘後覺得肯定來不及回公司開會只好作罷

給個人回憶最多的滷味攤而且還可以請阿姨拿去炸

以及回憶也很深的大顆飯糰

這個角度看到的畫面還是很能喚醒記憶

7/20號的12:45分時人潮變得更誇張了將近是前一天的兩倍

炸雞排實在等太久了只好改買雞排堡

頭一次在姐妹花買到快兩百塊

香酥雞排堡

$55

這個印象中是大二時推出的產品應該快八年了有

漢堡包裡夾了無骨的雞胸肉、荷包蛋、生菜絲跟番茄醬美乃滋

份量相當大甚至可以當一餐

雞胸肉醃過後醬味稍重且肉質鬆薄

但這是一直以來都沒有變過的味道

這不變的味道倒是帶我重溫一趟大二的歲月

飯糰

$30

同樣是30元卻幾乎是坊間的兩倍大份量

以前上課時偶爾會帶一顆飯糰去趕二三四節的課

份量還是一樣大份啊

滷蛋+魚鬆+酸菜+老油條+糯米飯

口味平衡還OK不過老油條真的很硬要小心別扎破嘴

冰豆花(小)

$25

不過這天花生沒有了所以換成鷹嘴豆倒是有點有趣

蘿蔔糕加蛋

$25

而另一邊朋友也買到了雞排

姊妹花雞排

$50

本身還有帶一點骨頭但份量頗大

謝謝你姊妹花雞排這些年不變的味道所帶給我們的回憶

---

其實從未想過會為了小小福的姊妹花雞排去寫一篇記錄,或許是一直以來都習以為常,又或許是身邊認識的人都知道了就不太常紀錄了,總之在姊妹花雞排正式發公告說要休息一陣子了之後,才想到若再懶惰不把它紀錄下來,恐怕下一個十年後就會隨著大一大二的記憶漸漸模糊了,因此這篇紀錄私心地大概是緬懷過去跟個人懷舊的情感較多一點呢(笑)。而這會是個人所認識的姊妹花雞排,可能各位會有不同的解讀呢。

 

姊妹花雞排一直以來被大家稱作代表性的台大美食,但有趣的是身邊的朋友卻都分成兩派,要嘛覺得很好吃要嘛覺得很普,而且人數剛好各一半一半,而個人也不諱言是屬於沒那麼喜歡吃的那一派,但或許該說這種現象是歷史因素跟環境的關係造成的。畢竟姊妹花雞排創業至今也有三十年了,不妨讓我們回想一下二十多年前的飲食生態是什麼?

猶記得那時候差不多是讀小學,在小學生中最能顯示地位(?)的食物就是香雞排,更遑論在當時有點消費力的年輕人來說有多熱門了。那時的香雞排不像現在派克、3Q那種厚麵漿濕沾的脆皮雞排,而是醬料醃漬得厚重,且外頭乾沾上一層地瓜粉去炸出顆粒麵衣的類型,撒上胡椒鹽與辣椒粉而沒有其他香味料,公認的售價大約是40塊一片,這種炸製手法最能引出醬香且方圓十公尺都聞得到,也難怪叫做香雞排,也是台灣獨有的小吃類型。不過這樣的雞胸肉因為沒有厚麵漿去緊鎖肉汁,肉汁的保留變得很有限,很難吃出雞肉的原鮮,間接地造成醃料的味道格外搶戲,不過因為醬料跟雞汁搭配出來的味道確實美味,也很合台灣人胃口接受度很高,在當時依舊是非常熱銷。

而當時整塊雞排能吃的部位幾乎只有一半,只有上半部的雞胸肉能夠大口嗑,下半部幾乎是雞架子的胸排骨,得要花時間耐心地嗑,總會讓人感覺能吃的量沒那麼足夠。這時姊妹花雞排提供了另一種不一樣的選擇,同樣份量的雞排他把肉打得更薄,並且盡可能把不好啃的骨頭集中在後面小半部,看起來就比坊間其他選擇要更大,酥炸起來的熟度跟口感也更一致,口味上稍稍偏甜,價格又比其他家便宜一些,比坊間划算自然很受學生族群歡迎,再經過流傳後成為了當時的台大美食。

但到了現在民眾對於飲食文化更加講究,日式炸雞與脆皮雞排的普及化,多汁且保留雞肉鮮甜成為了大眾認定的美味標準,而這時老式香雞排的醬味重、外皮吃油且身上味道會臭的特點,變成了很普、老派跟沒什麼特色的代名詞,而姊妹花雞排在這三十年來幾乎不變的味道,自然在現今的標準下會被歸類在「不符期望」的類別,但或許應該這麼說,正因為姊妹花雞排這些年來都不變的味道,所以在一口咬下時就會想起那些青春的時光。

 

而當年除了姊妹花的雞排以外也買過其他的品項,像右手邊滷味攤就是大一時偶爾會買的,上頭夾了有數字的牌子就是各食材的價格,夾點甜不辣、丸子、百頁豆腐跟滷麵就能當一餐,加上酸菜當拌麵的話味道還算夠,說實在就是加熱、便宜、方便又划算,畢竟下午七八九的課上完後要接AB的實習課,想省時間的話周邊選擇自然就很有限,因此滷味一直還算熱門。

滷味攤還有一點很有趣,在大二的時候有位極度愛吃甜不辣的朋友,發現到姊妹花的滷味攤可以油炸,當時10塊錢有三片甜不辣,花20塊就可以有滿滿一整大袋的炸甜不辣,從此帶起身邊朋友們都把甜不辣拿去炸的習慣,這也是一個較聰明的吃法,姊妹花進的甜不辣本身較薄,滷過後口感偏軟,但切過後拿去炸就會比較鬆脆軟口,是CP值很高的小零嘴。但有另一個朋友把水晶餃拿去請阿姨炸,炸出來後被眾人唾棄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再來是30塊一顆的大飯糰,這飯糰的特色就是便宜又大,其實台大後門有不少好吃的飯糰選擇,但對於男生來說不太會飽,要飽的話就快逼近整個便當的價格了還不如吃便當,而姊妹花左手邊的檯子上就有很多包好的大飯糰,份量幾乎是一般飯糰的兩到三倍,裡頭的料雖然簡單但也很滿,滷蛋、酸菜、魚鬆跟一截老油條,酸菜本身帶點甜味但鹹度也重,老油條有夠硬結構又扎實,我個人就被老油條給扎破上顎不知幾次,說不上好吃但不會到難吃,賣點就是划算到嚇人的大份量飽足感。

記得在大一時還沒有香酥雞排堡,是到了大二才推出的產品,後來也順勢推出了雞柳條等產品。香酥雞排堡的雞排炸法跟完整的雞排應該是一樣,只有肉質比較零散也沒有骨頭,搭配生菜絲、荷包蛋跟粉紅色的番茄醬美乃滋夾起來,雞排的味道本來就重所以這樣吃起來比較不膩,有生菜絲補足一點水分,麵包的飽足感也很夠,這樣當一餐也成為了另一種熱門選擇。

 

姊妹花雞排在個人大三之後就幾乎沒有買過了,因為排課沒有這麼緊且同學們都各自去上課後,姊妹花雞排的方便與划算倒不是那時的我們所需的,又加上後來脆皮雞排的普及化跟飲食健康意識崛起,這樣學生級的划算與飽足感就漸漸變成一種回憶。即便在現在的普遍的飲食標準下不算特別好吃,但它在個人心中是一個時代的痕跡,這些年來幾乎沒有變過的味道,或許比起美味來說這樣的回憶才更是珍貴。也難怪這麼多很久沒買的校友們,請假也會來這找回學生的那塊青春。

 

謝謝你姊妹花雞排。

謝謝你給過我們心中專屬學生的回憶。

新增7/22號13:55分的盛況

arrow
arrow

    juuj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